肝硬化腹水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了解既往相关病史;临床表现有腹胀等症状及腹部膨隆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腹水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有B超、CT等;内镜检查可用于观察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病史,是否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有无胆道疾病、循环障碍等相关病史。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其腹水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有相应病毒感染相关病史等,这些病史对于明确肝硬化腹水的病因有重要提示作用。
二、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胀,随着腹水增多,腹胀感逐渐明显,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腹胀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腹水引起的腹胀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腹水导致的腹胀可能使其活动耐力进一步下降;女性患者可能在体型上因腹水而有腹部膨隆较为明显的外观改变等。
部分患者可能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表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可能有消瘦、营养不良等表现。
2.体征表现
腹部视诊可见腹部膨隆,呈蛙腹状,仰卧位时腹部两侧膨出如蛙腹,坐位时下腹膨出较为明显。
腹部触诊可有波动感,当腹水量达到一定程度(通常在1000ml以上)时,通过波动感检查可初步提示有腹水存在。但需注意与巨大卵巢囊肿等情况鉴别,巨大卵巢囊肿时腹部膨隆呈球形,叩诊时浊音在中腹部,鼓音在两侧,而腹水时浊音在两侧,鼓音在中腹部。
叩诊可发现移动性浊音,当患者仰卧位时,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当患者侧卧时,低处的腹部呈浊音,高处的腹部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水量在1000ml以上。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肝硬化腹水患者如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不同,一般成人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是(4-10)×10/L,儿童略有不同。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对于指导后续治疗有一定意义。
患者可能存在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血红蛋白值不同,如成年男性正常血红蛋白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儿童则根据年龄有相应正常范围,贫血可能与肝硬化导致的营养不良、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2.肝功能检查
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一般血清白蛋白正常范围是40-55g/L,当白蛋白低于30g/L时,更容易出现腹水。
血清球蛋白可能升高,尤其是γ-球蛋白,导致白球比例倒置,正常白球比例(A/G)约为1.5-2.5:1,肝硬化时A/G常小于1。
胆红素可能升高,反映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异常,如存在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等情况时胆红素升高。
3.腹水常规检查
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渗出液可呈黄色、血性、脓性等。例如感染性腹水多为脓性,癌性腹水可呈血性。
比重:漏出液比重低于1.018,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
细胞计数:漏出液细胞计数常少于100×10/L,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细胞计数常多于500×10/L,不同病因的渗出液细胞成分不同,如细菌性感染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腹膜炎时以淋巴细胞为主,癌性腹水时可找到癌细胞。
生化检查:漏出液蛋白含量低于25g/L,渗出液蛋白含量高于30g/L;漏出液乳酸脱氢酶(LDH)低于200U/L,且腹水LDH与血清LDH比值小于0.6,渗出液LDH高于200U/L,腹水LDH与血清LDH比值大于0.6。通过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有助于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对明确腹水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4.病原学检查
如怀疑腹水感染,可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于明确感染的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的选用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腹水呈脓性的患者,通过细菌培养可确定具体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检查
可清晰显示腹水的量,一般当腹腔内有200ml以上液体时,B超即可检测到液性暗区。同时还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硬化表现,如肝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增强等,以及有无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如门静脉增宽(门静脉内径大于13mm常提示门静脉高压)、脾大等。B超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诊断肝硬化腹水常用的初步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尤其适合儿童等不适合进行有创检查的人群。
2.CT检查
对于腹水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肝脏、腹腔内结构等情况,对于鉴别诊断腹水的病因有帮助,如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一般在B超检查初步怀疑有特殊情况时进一步进行CT检查。
五、内镜检查
如怀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可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范围等情况,对于评估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胃镜检查的操作和风险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检查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