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约15%~20%早期妊娠会出现该症状,30%~50%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其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占自然流产50%~60%)、母体因素(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生殖系统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免疫因素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环境因素(接触重金属或有机溶剂、PM2.5超标、吸烟、过量饮酒);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hCG动态监测、孕酮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治疗原则有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孕激素支持、抗凝治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清宫术、药物流产);特殊人群管理要点涉及高龄孕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反复流产患者;预防措施与生活管理包括孕前准备(补充叶酸、控制体重)、孕期监测(超声复查、监测宫颈长度)、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宠物粪便、不食用生肉、保持情绪稳定)。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显示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其本质是妊娠早期胚胎与子宫壁连接不稳定,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或经干预后继续妊娠。研究显示,约15%~20%的早期妊娠会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其中30%~50%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二、主要病因与风险因素
1.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原因,占自然流产的50%~60%,其中三体综合征(如21-三体、18-三体)占比最高。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病因,但需通过绒毛取样或羊水穿刺完成。
2.母体因素:
2.1.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不足,研究显示孕酮水平<15ng/mL时流产风险显著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TSH>2.5mIU/L)或亢进(FT4>正常上限)均可能影响妊娠结局。
2.2.生殖系统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占结构性异常流产的10%~15%,宫腔粘连通过三维超声可确诊,子宫内膜厚度<7mm时着床失败率增加。
2.3.免疫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升高,导致胎盘灌注不足,需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β2糖蛋白Ⅰ抗体(β2-GPⅠ)及狼疮抗凝物(LA)。
3.环境因素:接触铅、汞等重金属或苯、甲醛等有机溶剂,研究显示孕期暴露于PM2.5>50μg/m3环境时,流产风险增加1.3倍;吸烟者流产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8倍,酒精摄入量>10g/d时风险增加2.1倍。
三、诊断流程与关键检查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末次月经时间、既往妊娠史(尤其反复流产史)、家族遗传病史、接触史(如辐射、化学物质)及生活方式(吸烟、饮酒)。
2.体格检查:测量基础体温(双相型提示排卵正常)、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口是否扩张、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排除宫外孕可能。
3.实验室检查:
3.1.血hCG动态监测:正常妊娠时血hCG每48小时增长≥66%,若增长<50%提示胚胎发育异常。
3.2.孕酮检测:单次孕酮<5ng/mL提示死胎可能,5~15ng/mL需动态观察,>25ng/mL流产风险低。
3.3.甲状腺功能:TSH目标值在早孕期为0.1~2.5mIU/L,FT4在正常范围中上1/3段。
4.影像学检查:经阴道超声是首选方法,孕5周可见妊娠囊,孕6周可见卵黄囊,孕7周可见胎心搏动;若妊娠囊平均直径>25mm无胎心,或既往有胎心后消失,可诊断胚胎停育。
四、治疗原则与干预措施
1.期待疗法:适用于阴道流血量少、无腹痛、血hCG动态上升、超声提示胚胎存活者。需卧床休息(但无需绝对卧床),避免性生活及剧烈运动,每周复查血hCG及超声。
2.药物治疗:
2.1.孕激素支持:地屈孕酮可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研究显示其使流产风险降低32%;黄体酮胶丸通过阴道给药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2.2.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可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需监测APTT维持在基础值的1.5~2.5倍。
2.3.免疫调节: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d)适用于同种免疫型流产,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3.手术治疗:若超声提示胚胎停育(稽留流产)或难免流产,需及时行清宫术,避免凝血功能障碍导致DIC;药物流产适用于孕≤7周者,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五、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1.高龄孕妇(≥35岁):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35岁为1/178,40岁为1/50,45岁为1/20,建议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需控制血糖(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二甲双胍可降低流产风险。
3.反复流产患者(≥2次):需进行全面病因筛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抗磷脂抗体谱、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及宫腔镜检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与生活管理
1.孕前准备:补充叶酸0.4~0.8mg/d可降低神经管缺陷风险,研究显示可使流产风险降低15%;控制体重(BMI18.5~24.9kg/m2),肥胖者流产风险增加1.3倍。
2.孕期监测:早孕期每2周复查超声,中孕期每月复查,监测宫颈长度(<25mm提示宫颈机能不全),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宠物粪便(弓形虫感染风险),不食用生鱼片、未煮熟肉类;保持情绪稳定,焦虑者流产风险增加2.4倍,可通过正念冥想降低压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