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有关,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等临床表现,可通过胃镜、X线钡餐、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层和肌层的缺损。在临床表现及药物等方面虽与胃溃疡相似,但在发病情况、年龄、性别乃至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二、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穿过胃内黏液层到达胃黏膜,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损伤十二指肠黏膜,引发溃疡。全球约半数人群感染Hp,但只有少部分人发展为十二指肠溃疡,说明Hp感染还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2.胃酸分泌过多:胃酸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胃酸分泌过多的常见原因包括壁细胞总数增多,壁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以及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发生缺陷等。例如,在迷走神经兴奋时,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当超过十二指肠黏膜的抵御能力时,就容易导致溃疡形成。
3.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对于维持黏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如果这个机制受到破坏,也容易引发溃疡。比如,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可以保护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当黏液分泌减少或者碳酸氢盐分泌不足时,黏膜容易受损;另外,黏膜的血流状况也影响其防御功能,当黏膜血流减少时,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溃疡。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
慢性过程: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周期性发作: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发作期可为数周,缓解期也长短不一。
节律性疼痛:多为空腹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一般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夜间痛,这是因为夜间胃酸分泌相对较多,且空腹时间较长,胃酸直接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例如,患者可能在饥饿时上腹部出现疼痛,进食少量食物或服用抗酸剂后疼痛缓解。
2.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至食管引起;嗳气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体外的现象;恶心、呕吐多在溃疡活动期出现,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能发现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以在直视下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鉴别溃疡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可见十二指肠球部或球后黏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边缘整齐,底部覆有白苔或黄苔等。
2.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钡剂可在溃疡部位形成龛影,这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征象;另外,也可发现间接征象,如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变形等,但间接征象不如胃镜检查准确。
3.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检测等。检测Hp有助于明确病因,因为如果存在Hp感染,治疗时需要同时进行抗Hp治疗以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饮食方面,要规律进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酸、过甜的食物,戒烟限酒等。例如,避免食用辣椒、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症状。
2.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和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从而强效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常用的药物;H受体拮抗剂则通过竞争抑制壁细胞上的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铋剂(枸橼酸铋钾等),铋剂可以在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侵蚀,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还有铝碳酸镁等,它可以中和胃酸,并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检测证实有Hp感染,通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一般疗程为10-14天,通过联合用药可以有效清除Hp,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儿童患者多与Hp感染、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要谨慎选择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大的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营养均衡,家长要监督儿童按时服药,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例如,儿童使用抗酸剂等药物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可能以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同时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3.女性: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如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影响胃酸分泌等情况。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自身的生理周期对病情的影响,同时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这类药物时要谨慎权衡利弊。
4.男性:男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男性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更容易感染Hp且使病情加重。男性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复查等,以评估溃疡的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