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是以彻底切除肿瘤、清扫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功能为核心目标的手术,需实现“R0切除”并保留正常组织功能。其适应症为Ⅰ~Ⅲ期及部分降期Ⅳ期胃癌患者,禁忌症包括远处转移、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手术方式按切除范围分为远端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按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D1、D2清扫;围手术期管理涵盖术前准备、术后监测及并发症防治,如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术后肠梗阻等;特殊人群如老年、妊娠期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需个体化处理;术后需定期随访,Ⅲ期患者可能需辅助化疗,长期关注营养状态并补充必要营养素。
一、胃癌根治术的定义与核心目标
胃癌根治术是针对胃癌患者实施的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清扫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功能为主要目标的手术方式,其核心原则是通过规范的手术操作实现“R0切除”(即显微镜下无肿瘤细胞残留),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功能以维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指南,该手术需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周围可能受浸润的组织,并系统性清扫胃周及区域淋巴结(如幽门上、幽门下、胃左动脉旁等组别),以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二、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经胃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Ⅲ期(T1~T4a,N0~N3,M0)且无远处转移证据者;部分Ⅳ期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降期,评估可达到R0切除者。需结合患者年龄(通常≤75岁)、心肺功能(EF≥50%)、营养状态(血清白蛋白≥30g/L)及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需控制稳定)综合判断。
2.禁忌症:存在远处转移(如肝、肺、腹膜种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Ⅳ级或需长期机械通气);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50×10/L);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晚期患者。
三、手术方式分类及技术要点
1.按切除范围分类:
1.1.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胃窦或胃体下部的患者,需切除远端2/3~3/4胃组织,保留胃底及贲门,并行BillrothⅠ(胃十二指肠吻合)或BillrothⅡ(胃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研究显示,该术式对早期胃癌(T1N0)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JGastricCancer,2020)。
1.2.全胃切除术:针对肿瘤位于胃体上部或贲门区的患者,需完整切除全胃及食管下端、十二指肠球部,常用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以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发生。Meta分析表明,全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T3~T4)的局部控制率优于远端胃切除(OR=1.82,95%CI1.25~2.65)(AnnSurgOncol,2019)。
1.3.近端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贲门癌,保留远端胃组织,行食管-残胃吻合,但术后反流发生率较高(约30%~40%),需结合抗反流手术(如双通道吻合)改善症状。
2.按淋巴结清扫范围分类:
2.1.D1清扫:清除胃周第一站淋巴结(如胃大弯、胃小弯、幽门上/下组),适用于早期胃癌(T1N0)。
2.2.D2清扫:在D1基础上增加第二站淋巴结(如肝总动脉旁、脾动脉旁、腹腔干旁),是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日本JCOG0912研究证实,D2清扫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5年复发率:D1组18.2%vsD2组12.3%,P=0.02)(LancetOncol,2014)。
四、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1.术前准备: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CT检查;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营养不良者需进行7~10天肠内营养支持(热量≥25kcal/kg/d)。
2.术后监测: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性质(若引流量>200ml/h且呈血性,需警惕术后出血);术后第3天起逐步恢复肠内营养(从50ml/h开始,每12小时增加25ml);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坐起,48小时床边站立)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1.吻合口瘘:发生率约3%~5%,多见于全胃切除术后,表现为高热、腹痛及引流液淀粉酶升高,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并行CT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修补。
3.2.倾倒综合征:远端胃切除术后常见,表现为进食后心悸、出汗、腹泻,通过少食多餐(每日6~8餐)、低糖饮食及餐后平卧20~30分钟可缓解。
3.3.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约2%~4%,需根据病因(粘连性、内疝性)选择保守治疗(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或手术松解。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70岁):术前需评估认知功能(MMSE评分≥24分)及活动能力(ADL评分≥60分);术中优先选择腹腔镜辅助手术以减少创伤;术后加强疼痛管理(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谵妄),采用多模式镇痛(对乙酰氨基酚+局部神经阻滞)。
2.妊娠期患者:妊娠中期(14~28周)可考虑手术,但需多学科团队(产科、麻醉科、肿瘤科)共同制定方案;术后需加强胎儿监护(每日胎心监测),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如甲氨蝶呤)。
3.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术前需优化心功能(将BNP控制在300pg/ml以下);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收缩压≥90mmHg);术后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增加心肌缺血风险),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镇痛。
六、术后随访与长期管理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胃镜、腹部CT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2年后每年复查1次。对于接受D2清扫的Ⅲ期患者,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如pT3~T4或N+)考虑辅助化疗(方案包括S-1单药或XELOX方案),但75岁以上患者需权衡获益与风险(化疗组5年生存率提高8%,但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15%)(JClinOncol,2021)。长期需关注营养状态(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及铁剂(全胃切除术后吸收障碍发生率达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