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病因包括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十二指肠-胃反流、心理及年龄因素,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等,诊断靠胃镜和Hp检测,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胃黏膜发生的炎症性或者非炎症性病变,病变部位多在胃窦部,也可发生在胃体部,有时呈弥漫性分布。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并且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其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创造条件,从而引发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全球约50%-80%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嗜酒: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还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长期大量饮酒者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增加。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防御功能,增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几率。
长期食用辛辣、过冷或过热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炎症反应。例如,长期大量食用辣椒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辣椒素的刺激,容易出现慢性浅表性炎症。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缺乏前列腺素会使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从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
4.十二指肠-胃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等改变。
5.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6.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隐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为胀痛、钝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轻,可忍受;有的患者疼痛较明显,影响日常生活。例如,部分老年患者可能腹痛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腹部不适。
2.腹胀: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腹胀症状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胃黏膜炎症导致胃的蠕动功能减弱,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引起。
3.嗳气:患者可频繁嗳气,感觉胃内气体上逆经口腔排出。这是因为胃内气体积聚,通过嗳气的方式排出气体以缓解不适。
4.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少数患者可能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的消化液及食物。这是由于胃黏膜炎症刺激胃平滑肌收缩,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
5.食欲不振:患者进食量减少,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胃黏膜炎症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最直接、准确的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出血等情况,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炎症的程度和性质。例如,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或有散在的点片状充血、糜烂等表现。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C-13和C-14呼气试验,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物的尿素胶囊后,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该方法无痛、无创,准确性较高。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Hp抗体,可反映既往是否有Hp感染,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若结果阳性,提示有Hp感染。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对于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缓解精神压力:对于长期精神紧张的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例如,建议年轻患者可通过每周进行几次有氧运动来放松身心。
2.药物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检测证实有Hp感染,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的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但要注意,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进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且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对症治疗:对于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铝碳酸镁可以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能促进胃排空,缓解腹胀、嗳气等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首先,在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一般不用于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儿童营养均衡,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零食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如有精神压力因素,应适当进行心理安抚。
2.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在使用抗Hp的抗生素时,要注意抗生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建议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