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带水,是消化系统异常的常见症状。
一般认为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或粪便总量超过200克,且粪质稀薄(含水量超过85%),即可称为腹泻。其成因复杂,感染是常见因素,如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肠道,引发黏膜炎症,导致吸收功能下降、分泌增加。此外,饮食不当、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也可能诱发腹泻。肠道功能紊乱、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疾病,同样会引起反复腹泻。
腹泻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腹泻多持续数天至两周,常与感染相关;慢性腹泻则持续超过四周,需警惕器质性疾病。处理上,急性腹泻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轻度腹泻可通过清淡饮食、休息缓解,感染性腹泻需针对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慢性腹泻需明确病因,结合病因治疗,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护肠道黏膜。若腹泻伴随高热、剧烈腹痛、便血或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