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与腰椎间盘突出区别是定义与病理机制、症状表现、体征检查等。
1、定义与病理机制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多因长期腰部姿势不良(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急性腰扭伤未彻底治疗等导致,病理上主要是肌肉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纤维变性等。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发生退变,在外力等因素作用下,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引起的综合征。
2、症状表现
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腰椎间盘突出除了腰部疼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剧。
3、体征检查
腰肌劳损体格检查时,腰部肌肉可有紧张、痉挛,压痛部位多在肌肉起止点附近,范围较广泛,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也常为阳性,可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异常,如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腱反射改变等。
腰肌劳损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有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信号改变,无椎间盘突出等异常。腰椎间盘突出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间接征象;CT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MRI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以及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