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有化疗与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治疗、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局部治疗与手术干预等。
1、化疗与靶向治疗
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等,通过联合用药提高缓解率。靶向治疗则针对骨髓瘤细胞特定靶点,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阻断蛋白质降解,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直接靶向CD38抗原,诱导癌细胞凋亡。此类疗法副作用相对较小,但需监测耐药性及药物毒性。
2、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体质较好患者的首选方案。通过采集患者自身干细胞,经大剂量化疗清除骨髓瘤细胞后回输,重建免疫系统。移植后需密切防范感染,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异基因移植风险较高,仅推荐用于年轻高危患者,可能带来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
3、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沙利度胺)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促生长因子,从而控制病情。此类药物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化疗,但需警惕血栓形成、血液学毒性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常规。
4、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支持治疗贯穿全程,针对骨痛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必要时联合放疗止痛;贫血患者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改善;肾功能损害者需控制高钙血症、纠正脱水。日常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避免高钙饮食,预防病理性骨折。
5、局部治疗与手术干预
局部放疗用于缓解骨痛或预防病理性骨折,常用剂量为20-30Gy分割照射。对于脊髓压迫、长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需手术减压或内固定(如钢板、髓内钉)。孤立性浆细胞瘤或骨质破坏严重者,可行病灶清除术,术后需结合放疗降低复发风险。
若出现持续骨痛、发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同时关注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