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酒精、病毒感染、药物和毒物、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影响。

1.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慢性肝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可损伤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和饮酒量的增加,肝脏的损伤会逐渐加重,进而发展为慢性肝炎,如果不及时干预,还可能进一步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2.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感染可引发慢性肝炎,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感染后病毒可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机体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感染后更容易慢性化,病毒不断破坏肝细胞,引发慢性肝炎,且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较高。此外,丁型肝炎病毒(HDV)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协同感染,可加重肝脏损伤,促进慢性肝炎的发展。
3.药物和毒物
某些药物和毒物也可能导致慢性肝炎,一些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在长期或过量使用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药物进入肝脏代谢时,其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肝毒性,可引起肝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慢性肝炎。此外,长期接触某些工业毒物,如四氯化碳、磷、砷等,也会对肝脏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导致慢性肝炎的发生。
4.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引发的慢性肝炎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这种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和T淋巴细胞,进而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有关。患者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病情易反复发作,如果不积极治疗,可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5.代谢因素
代谢因素主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这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热量,尤其是高脂肪、高糖食物时,多余的能量会在肝脏内转化为脂肪并堆积,形成脂肪肝。随着病情的发展,脂肪在肝细胞内的堆积会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进而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即慢性肝炎的一种类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该类型慢性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