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较小静止且无症状的可定期观察;活动期可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但需监测眼压;手术有单纯切除术(复发率约20%-30%)、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复发率5%-10%,户外工作者需注意眼部保护)、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复发率10%以下,糖尿病患者需关注伤口愈合及控血糖)。
一、观察随访
对于较小且静止的翼状胬肉,若未侵入角膜影响视力,可定期观察,了解其变化情况。这适用于大部分无症状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尤其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时,可先选择观察随访。
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等,对于处于活动期的翼状胬肉,可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尤其对于有青光眼病史或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谨慎。
三、手术治疗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适用于较小的翼状胬肉。手术将胬肉组织切除,但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约为20%-30%左右。对于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好,术后复发可能会对视力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告知患者复发的可能性。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在切除胬肉的同时,移植自体结膜组织,可降低复发率,复发率相对单纯切除术有所降低,约为5%-10%。对于一些从事户外工作的患者,术后眼部需要更好的保护,减少紫外线等因素对眼部的刺激,因为户外工作可能会增加翼状胬肉复发的风险。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羊膜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作用,可降低复发率,复发率一般在10%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术后需要更加关注眼部伤口的愈合情况,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和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