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癌早期有肛周肿块、便血、肛周疼痛、瘙痒等症状,肿块起初小、质地可硬可软,便血为大便表面带血、量少,疼痛早期轻后期加重,瘙痒顽固、一般止痒无效,不同性别年龄均可能发病,中老年人等有相关风险因素需警惕。
肛周肿块:多数患者会在肛门周围发现异常肿块,起初可能较小,质地可硬可软,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可能逐渐增大。例如,部分患者可自觉肛门附近有隆起的肿物,可伴有轻微不适感,这是因为癌细胞在肛周组织增殖形成局部的占位性病变。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一般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都有可能罹患,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肛周慢性病史的人群发病几率相对更高。
便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出血量一般较少。这是由于癌肿组织表面血管丰富,排便时受到粪便摩擦等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比如有的患者发现大便纸上有血迹,或者大便后马桶内有少量鲜血,年龄较大人群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警惕肛门周围癌,有肛周疾病病史者更应密切关注。
肛周疼痛: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在排便时可能因粪便刺激癌肿而使疼痛加剧。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耐受早期较轻疼痛但仍需重视,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敏感性等因素对疼痛的察觉和反应也有差异,有长期肛周不适病史人群出现疼痛加重等变化时要及时排查。
瘙痒:肛门周围可出现瘙痒症状,且可能比较顽固,经一般止痒处理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癌肿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导致瘙痒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若本身有肛周皮肤病史的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肛周瘙痒,需警惕肛门周围癌的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