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预防肛裂需保持大便通畅,合理饮食并适度活动;注意肛门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久蹲;关注身体恢复状况,积极进行盆底肌修复,留意会阴恢复;剖宫产产妇要尽早适当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高龄产妇更要注重调理及关注肛门排便情况。
适度活动:产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尽早进行适度活动,顺产产妇产后6-12小时可起床轻微活动,如在室内缓慢行走等,剖宫产产妇在术后24小时后也可逐步进行简单活动,通过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
注意肛门清洁
正确清洁方式:每次排便后选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拭肛门,有条件者可用温水清洗肛门,水温控制在37-40℃为宜,每日清洗1-2次,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减少粪便残留对肛门皮肤的刺激,降低肛裂发生风险。
避免不良排便习惯
避免久蹲:产后不要长时间蹲厕所,一般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因久蹲导致腹压增加,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肛裂发生几率。
关注身体恢复状况
盆底肌修复:产后积极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等方式,促进盆底肌血液循环,维持肛门周围肌肉的正常功能,有助于预防肛裂。凯格尔运动每天可进行3组,每组10-15次,持续坚持。
关注会阴恢复:顺产产妇要注意会阴伤口的恢复情况,若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可能会影响肛门周围的肌肉和组织,间接增加肛裂风险,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特殊人群提示
剖宫产产妇:剖宫产产妇术后活动相对受限,但仍要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适当活动,同时更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因为术后腹部伤口疼痛可能会使产妇不敢用力排便,容易引发便秘进而增加肛裂风险。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更要注重饮食、活动等方面的调理,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适度活动,密切关注肛门及排便情况,一旦出现排便异常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