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与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感染等鉴别。病史采集关注年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重点腹部触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无特异性;超声是常用影像学检查,CT可辅助;需与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感染鉴别。
症状表现: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规律等,腹痛可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等部位,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
体格检查
腹部查体:触诊时注意腹部有无压痛,压痛部位多不固定,与阑尾炎的固定压痛不同;一般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但质地多较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正常或稍有升高,C-反应蛋白(CRP)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但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检查意义: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用影像学方法。超声可发现肠系膜区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皮质增厚,髓质结构存在。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创,可多次重复检查。通过超声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等特征,结合病史和症状,有助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但在某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可考虑。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但有一定辐射暴露风险,需谨慎使用,尤其对于儿童等对辐射较敏感的人群。
鉴别诊断
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急性阑尾炎多有固定的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而肠系膜淋巴结炎压痛不固定,一般无腹膜刺激征。
与肠道寄生虫感染鉴别:肠道寄生虫感染有时也可出现腹痛等症状,可通过粪便检查等查找寄生虫卵等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