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三型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飞沫传播有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瘫痪型等表现预防靠疫苗接种包括口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需按国家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以降低发病风险保护易感人群尤其儿童群体。
一、定义及病原体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Ⅰ、Ⅱ、Ⅲ型,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入侵人体后,先在肠道局部及咽部淋巴组织增殖,继而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进而侵袭神经系统。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传播,即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等,健康人接触后经口摄入而感染;此外,在病毒血症期,也可通过飞沫传播,但这并非主要传播方式。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约90%-95%的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为隐性感染,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2.顿挫型:约4%-8%的感染者表现为低热、乏力、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一般经1-3天可自行缓解。
3.无瘫痪型:约1%-2%的感染者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升高,病程一般持续1-3周。
4.瘫痪型:约0.1%-0.2%的感染者病情较重,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等,导致肌肉瘫痪,可累及肢体、呼吸肌等,影响相应部位的运动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感染后瘫痪型发病相对更易出现且可能更严重。
四、预防措施
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包括口服减毒活疫苗(如脊灰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如脊灰灭活疫苗),通过规范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脊髓灰质炎的发病风险,保护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群体需按国家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以减少病毒传播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