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小儿肛裂康复,可采取坐浴疗法、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排便习惯、局部护理等措施。坐浴可用温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与充足水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且避免用力排便;排便后清洁肛门并适当护理。
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鼓励小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蔬菜和水果,以及全麦面包、燕麦等粗粮。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排便更顺畅,减少干硬粪便对肛裂创面的刺激。要根据小儿的年龄和咀嚼能力合理安排食物的形态,例如较小的婴儿可以将水果制成泥状喂食。
保证充足水分:让小儿多喝水,保持肠道内有足够的水分,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需水量不同,一般来说,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120-150ml,学龄儿童每日需水1000-1400ml,应鼓励小儿少量多次饮水。
改善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帮助小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让小儿坐马桶,培养排便反射。一般建议早餐后半小时左右是比较好的排便时间,因为此时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对于小儿要耐心引导,不要强迫,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以内。
避免用力排便:告知小儿排便时不要用力屏气,可以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如果小儿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困难,不要强行用力,可适当休息后再尝试,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辅助,但要避免频繁使用开塞露,以防形成依赖。
局部护理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柔软的湿纸巾轻轻擦拭肛门,或者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燥,减少粪便残渣对肛裂创面的污染,降低感染的风险。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创面。对于小儿,清洗后可适当涂抹少量的凡士林等润滑剂,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但要注意选择无刺激、安全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