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有发热症状,口腔黏膜、手、足、臀部有相应皮疹特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岁以下儿童可经密切接触、飞沫传播,需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鉴别,婴幼儿要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有基础病史儿童需加强监测。
一、症状表现
1.发热: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情况。发热可能是首发症状,也可能与皮疹等同时出现。
2.皮疹特征:
口腔部位: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常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疼痛明显,患儿可能会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
手、足部位:手、足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不痒、不结痂。典型的手足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
臀部:部分患儿臀部也可能出现皮疹。
二、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
三、鉴别诊断
需与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区分,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峡部疱疹,无手、足皮疹。此外,还需与水痘等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且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多期皮疹同时存在等不同特点。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精神差(如嗜睡、烦躁不安等)、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情况,提示可能病情较重,需立即就医。因为婴幼儿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且迅速。
有基础病史儿童:如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病史的儿童患手足口病时,更应加强监测,这类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需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采取相应医疗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