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疾病因素。约1/3由遗传因素致,遗传方式多样;环境因素中孕期感染、营养不良、接触有害物质可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系统疾病如孕妇糖尿病、患儿半乳糖血症等也会引发先天性白内障。
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孕妇在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时,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晶状体的正常发育,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先天性白内障。例如,风疹病毒感染可使胎儿晶状体纤维发育异常,引发白内障。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避免接触这些感染源,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可能有病毒传播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等。
孕期营养不良:孕妇在怀孕期间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可能影响晶状体的代谢。维生素C是晶状体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时晶状体易受氧化损伤;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细胞膜免受自由基损伤;锌参与晶状体中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孕妇应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上述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肉类等。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妇在孕期接触放射线、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化学毒物(如苯、甲醛等),可能干扰胎儿晶状体的发育过程,增加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接触放射线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胎儿晶状体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这类有害物质,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防护。
系统疾病因素
一些全身系统疾病也可能引发先天性白内障。例如,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晶状体的渗透压和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的风险。此外,半乳糖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半乳糖血症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使半乳糖不能正常代谢,在晶状体内积累,影响晶状体正常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