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通常会疼,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致口腔黏膜有白色斑膜,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致疼,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可通过保持口腔及哺乳卫生预防其疼痛,需密切关注宝宝口腔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痛苦。
鹅口疮导致疼痛的原因
局部刺激:口腔内的白色斑膜会对口腔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当宝宝进食、吞咽或者口腔活动时,斑膜与周围组织摩擦,就会引发疼痛。例如宝宝在吃奶时,乳头或奶嘴与长有鹅口疮的口腔部位接触,会加重疼痛感觉。
炎症反应: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口腔局部的炎症反应,炎症会释放一些化学介质,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让宝宝感觉到疼痛。炎症还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红肿,进一步增加了疼痛的程度。
不同年龄段宝宝鹅口疮疼痛的表现差异及应对
新生儿期: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疼痛,可能主要表现为吃奶时烦躁不安、拒奶,有时会出现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的情况。这是因为新生儿口腔黏膜较为娇嫩,鹅口疮带来的疼痛对他们的影响更明显,家长要仔细观察宝宝口腔情况,若怀疑有鹅口疮要及时就医。
婴幼儿期:较大一些的婴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部分不适,可能会诉说口腔疼痛,比如会说“嘴巴疼”等。此时家长要注意安抚宝宝情绪,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帮助宝宝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
预防宝宝鹅口疮疼痛的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在宝宝进食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温水擦拭宝宝口腔,尤其是长有鹅口疮的部位周边,保持口腔清洁能减少细菌滋生,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感染引起的疼痛。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每次喂奶前后母亲乳头的清洁;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定期清洗奶瓶、奶嘴等用具。
注意哺乳卫生:母亲要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避免乳头携带白色念珠菌传染给宝宝。如果母亲乳头有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加重宝宝鹅口疮的疼痛及病情。
总之,宝宝鹅口疮通常会伴有疼痛表现,家长需密切关注宝宝口腔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宝宝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