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CT诊断具重要价值,其CT表现有肿块形态(多为眼球内实质性不均质肿块伴70%-90%钙化)、眼环改变(增厚)、眼轴增粗、邻近结构侵犯(向眶内或颅内蔓延),不同年龄患儿表现有差异,有家族遗传病史者需警惕,有眼内炎症病史者CT可区分病变,儿童患者CT检查要控辐射剂量并保证配合。
CT表现特点
肿块形态:多表现为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可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常可见钙化灶,钙化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较具特征性的表现,钙化可呈团块状、斑点状等多种形态,约70%-90%的患者肿瘤内可见钙化。
眼环改变:肿瘤侵犯可导致眼环增厚,正常眼环结构被破坏。
眼轴长度:患眼眼轴可增粗,与健侧眼相比有明显差异。
邻近结构侵犯:肿瘤可向眶内蔓延,表现为眶内软组织肿块;也可通过视神经向颅内侵犯,CT可显示视神经增粗以及颅内是否有肿瘤种植转移等情况。
不同年龄患儿的CT表现差异:对于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导致的眼内异常更容易通过CT发现眼内的肿块、钙化等改变,因为婴幼儿眼球壁相对较薄,肿瘤更容易显示。而儿童时期,随着眼球的发育,CT仍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钙化及眶内、颅内侵犯情况,但需要注意与其他儿童眼内病变相鉴别。
与其他生活方式及病史相关的诊断考虑:如果患儿有家族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病史,在进行CT检查时更应高度警惕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导致该病的概率增加。对于有眼内炎症等病史的患儿,CT有助于区分是炎症还是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有其独特的CT表现如钙化、肿块等,而炎症一般无典型的肿瘤样肿块及钙化表现。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在保证诊断信息获取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以减少辐射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由于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医护人员采取适当的安抚措施以保证CT检查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