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分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婴幼儿型多在出生后到3岁内发病,有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角膜增大、眼球扩大、视力下降等症状;青少年型发病在3岁后到30岁前,有眼压升高相关症状易被忽视、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确诊需手术治疗,延误治疗致视力丧失,家长和青少年需留意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婴幼儿型青光眼:多在出生后到3岁内发病。
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这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由于眼压升高,刺激眼球的感觉神经,患儿会出现怕光,不停地流眼泪,同时眼睑也会不自主地痉挛。例如,患儿在明亮的环境中会表现得烦躁不安,频繁眨眼、流泪。
角膜增大:角膜直径可超过12mm(正常新生儿角膜直径约9-10mm)。角膜呈雾状混浊,失去光泽。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扩张、水肿。
眼球扩大:因为婴幼儿时期眼球壁较软,长期高眼压会使眼球不断增大,外观上看眼球比正常孩子的大,医学上称为“牛眼”或“水眼”。
视力下降: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导致视力低下。
青少年型青光眼:发病年龄在3岁以后到30岁之前。
眼压升高相关症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眼胀、头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青少年的眼部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不像婴幼儿型青光眼那样有明显的外观改变。
视力下降: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可能会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例如,在学校里看黑板上的字变得吃力。
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野逐渐缩小的情况,也就是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变小。不过早期视野缺损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通过视野检查才能发现。
对于婴幼儿型青光眼,由于患儿年龄小,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眼部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畏光、流泪、眼球异常增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对于青少年型青光眼,青少年自身要注意观察自己视力的变化,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也要及时到眼科就诊。先天性青光眼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等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