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感染手足口病后要做好隔离与休息,进行一般护理包括口腔和皮肤护理,调整饮食,监测病情,调整环境,若病情未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一、隔离与休息
小孩感染手足口病后需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隔离时间为2周左右。因为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隔离可防止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和照料,以减少其活动量,促进体力恢复。
二、一般护理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因为口腔内有疱疹,保持清洁能预防感染加重。
2.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衣物要柔软、舒适,勤更换。手足口病患儿皮肤会有皮疹,避免孩子抓挠皮疹,防止抓破引起感染。可以给孩子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
三、饮食调整
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水分,多喝温开水,有利于排毒。
四、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皮疹变化等情况。手足口病多数为轻症,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需要及时干预。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因为他们病情变化可能较迅速。
五、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休息和身体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部分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可以通过以上措施自愈,但如果孩子病情没有缓解甚至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不可以盲目等待自愈而延误病情。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他们自愈的过程中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