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定需先排除可逆昏迷因素呈深昏迷状态且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包括瞳孔对光等反射并经apnea试验确认无自主呼吸,确认试验有脑电图呈等电位及经颅多普勒无脑血流灌注,儿童脑死亡诊断要考虑特殊性谨慎排查相关因素并沟通伦理问题。
一、临床判定
1.明确昏迷原因:需排除可逆性昏迷的因素,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低温(体温低于32.2℃)等情况。只有在排除这些可逆因素后,才能考虑脑死亡的可能。
2.深昏迷状态: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包括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神经)等,肢体无自主活动。
3.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瞳孔对光反射: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线刺激无反应。
角膜反射:用棉签轻触角膜边缘,双侧角膜反射均消失。
眼前庭反射:用冰盐水冲洗一侧外耳道,双侧眼球无转动反应(头眼反射在昏迷患者中可能受影响,故眼前庭反射更具特异性)。
gag反射:刺激咽后壁,双侧gag反射消失。
4.无自主呼吸:需进行apnea试验来确认。先给患者吸入纯氧,使血氧分压(PaO)高于200mmHg,然后停止吸氧,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若停止吸氧10-15分钟后仍无自主呼吸,则判定为无自主呼吸。
二、确认试验
1.脑电图(EEG)呈等电位:脑死亡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所有脑功能丧失,脑电图表现为等电位,即无任何脑电活动波形,这是脑死亡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无脑血流灌注现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颅内大动脉无血流信号,提示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符合脑死亡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脑死亡诊断,需充分考虑儿童脑发育的特殊性。要严格遵循上述诊断标准,且在判定过程中更需谨慎排查可能影响脑干反射及自主呼吸判断的因素,如儿童的基础疾病、发育阶段对某些反射的影响等。同时,与家属沟通时需充分解释诊断依据及相关伦理问题,遵循儿童医疗中的伦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确保诊断过程既科学严谨又体现对患儿及家属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