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疮的症状及治疗

来源:民福康

内痔疮有便血、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感等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注射治疗、胶圈套扎治疗、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段用药有差异,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便血:通常是排便时粪便擦破痔核黏膜,或排便用力过猛,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便血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轻者仅大便纸上带血,重者可呈喷射状出血。例如一些患者在排便后发现马桶内有较多鲜血,或粪便表面附着鲜血。

痔核脱出:初期痔核较小,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痔核增大,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脱出的痔核若嵌顿,会引起疼痛、水肿、坏死等。比如患者发现排便后有肉球状物体脱出肛门,刚开始能自己缩回去,后来需要用手推才能回去。

肛门坠胀感: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有的患者会感觉肛门部坠胀不适,尤其在久站、久坐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内痔疮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香蕉、苹果等)和全谷类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痔核的刺激。例如每日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使大便柔软易于排出。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久站、久坐,定时改变体位,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对于儿童,应避免长时间蹲坐排便;对于妊娠期女性,要注意适当活动,防止便秘。比如妊娠期女性可在家人陪伴下每天进行适量的短时间散步。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局部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但不同年龄段使用需谨慎,儿童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妊娠期女性用药需咨询医生。

注射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痔核黏膜下静脉丛周围,使痔核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促使痔核纤维化萎缩。适用于Ⅰ、Ⅱ度出血性内痔。

胶圈套扎治疗:利用特制的胶圈套扎在痔核的根部,阻断痔核的血液供应,使其缺血坏死脱落。适用于Ⅱ、Ⅲ度内痔。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阅读全文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