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有多种症状,包括多数患者出现无痛性便血、部分较大息肉可脱出肛门外、患者可能有腹痛腹泻等肠道刺激症状以及息肉脱出后可能导致肛周潮湿瘙痒等不适,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
多数肛门息肉患者会出现便血情况,通常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一般附着在粪便表面。这是因为息肉表面的黏膜容易受粪便摩擦而破损出血。例如,当息肉较小且位置靠近肛门时,排便时粪便与息肉摩擦,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多为鲜红色,量一般较少,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引起贫血等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便血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若出现长期便血需警惕息肉可能。
息肉脱出
部分较大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尤其是在排便时腹压增加,息肉可能会被推出肛门。刚开始可能在排便后自行回纳,随着息肉增大,可能需要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例如,一些较大的带蒂息肉,在排便过程中受到粪便的推动和腹压的影响,会脱出肛门。对于不同性别患者,并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脱出表现不同,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腹压增加可能会使息肉脱出情况更易发生。
肠道刺激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这是由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比如,息肉引起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或胀痛;同时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后分泌增加,导致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可能稀软;里急后重则表现为有排便不尽感,总是感觉肛门坠胀,想排便但又排不出多少。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加重的情况;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也会影响肠道功能,进而影响肛门息肉相关症状。
肛周不适
息肉脱出后可能会导致肛周潮湿、瘙痒等不适。因为息肉脱出时可能会有一些分泌物渗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潮湿感,长期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进而导致瘙痒。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肛周皮肤受刺激后更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从而使肛周不适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