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术后形成肛瘘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局部有反复破溃流脓、可触及肿块、引流不畅或感染时疼痛;全身有急性感染时发热、因感染消耗等出现乏力。
反复破溃流脓:肛瘘形成后,肛周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外口,外口会间断性地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不适。不同患者的外口流脓情况有所差异,部分患者外口在排便、活动后流脓会增多。例如,一些患者在久坐、久站后,外口流脓现象明显加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为肛周反复搔抓,这往往是因为外口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所致。
肿块:在肛瘘的内口处,直肠肛管周围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硬物,按压时可能有轻度疼痛。这是因为肛瘘的瘘管是由感染的通道形成,周围组织会有炎性反应导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肿块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成年人可能能较清晰地感知到硬结的存在,而儿童由于组织较柔软,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触诊才能发现。
疼痛:一般情况下肛瘘本身疼痛不明显,但当瘘管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胀痛或跳痛。如果发生感染,疼痛会加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时疼痛可能更难以缓解,且感染扩散的风险相对更高。
全身表现
发热:当肛瘘出现急性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9℃。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时发热可能更为常见,且体温波动较大。对于老年患者,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仍需密切关注,因为老年患者感染后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引发其他并发症。
乏力:由于感染的消耗以及发热等因素,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在肛瘘术后形成肛瘘出现感染等情况时,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成年人则可能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老年人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身体不适,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乏力可能会诱发心脏等方面的不良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