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本身一般无直接遗传性,但某些致弱视原发病可能遗传,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等;年龄、屈光不正、斜视等也是弱视相关因素,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及存在上述因素易致弱视,有家族眼部遗传性疾病史儿童需重视眼部检查,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干预。
与遗传相关的导致弱视的原发病情况
先天性白内障:部分先天性白内障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子代患病几率会升高。患儿因为晶状体混浊影响光线进入眼内聚焦,长期可引发弱视。
先天性上睑下垂:一些先天性上睑下垂是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方式。上睑下垂会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影响光线正常刺激视网膜,从而容易导致弱视的发生。
弱视的其他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0-6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7-8岁视觉发育可塑性逐渐变弱。如果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存在影响视觉刺激的因素,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等,更容易发生弱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如果没有及时矫正,由于视网膜长期得不到清晰有效的物象刺激,就容易引发弱视,而且年龄越小,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及对视力影响程度可能越严重。
屈光不正因素: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因为眼轴较短,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视网膜上的物象模糊,长期如此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近视性屈光不正如果儿童期发展较快,没有良好矫正,也可能引发弱视;散光患者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平整,引起光线不能聚焦成单一焦点,视网膜上物象不清,同样会干扰视觉发育进而导致弱视。
斜视因素:斜视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传入,长期下来斜视眼就会发生弱视。例如交替性斜视相对间歇性斜视引发弱视的几率可能相对低一些,但如果斜视没有及时矫正,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增加弱视发生风险。
对于有家族中眼部遗传性疾病史的儿童,家长要更加重视儿童的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一旦发现儿童视力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屈光不正的矫正、斜视的矫正等,以降低弱视发生的风险或减轻弱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