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老年性白内障,需进行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测远、近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程度;眼压检查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排查是否合并青光眼;裂隙灯检查观察眼前节结构,明确晶状体混浊情况;散瞳检查借助散瞳剂更清晰观察晶状体及眼底,区分白内障类型;眼底检查查看眼底情况,排除眼底病变,不同年龄老年人相关检查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来检测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情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通常会出现视力下降的表现,可初步了解视力受损程度。不同年龄的老年人视力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一般50岁以上人群远视力正常标准多在1.0左右,近视力也会随年龄增长有所变化,若远视力低于0.5或近视力有明显下降,需进一步检查。
眼压检查
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利用气压原理测量眼压,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压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但需排除同时存在青光眼等其他眼病的可能,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眼压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裂隙灯检查
眼前节详细观察:可清晰观察眼睑、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能看到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比如晶状体皮质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皮质出现空泡、水裂和板层分离等改变;核性白内障可见晶状体核混浊,呈黄色或棕色混浊等。对于不同年龄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的表现可能因年龄相关的晶状体代谢变化而有所差异。
散瞳检查
使用散瞳剂(如托吡卡胺等):散瞳后可更清晰地观察晶状体全貌及眼底情况。老年人散瞳时需注意其心血管和眼部的耐受性,对于有前列腺增生、闭角型青光眼倾向的老年人要谨慎使用散瞳剂,因为散瞳可能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通过散瞳检查能明确晶状体混浊的具体情况,区分是皮质性、核性还是后囊下性白内障等不同类型。
眼底检查
直接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检查:查看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底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当白内障影响眼底观察时,可借助裂隙灯的前置镜等辅助检查眼底。通过眼底检查可排除眼底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等情况,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眼底结构随年龄增长会有一定生理性变化,如视网膜色素紊乱等,需注意与病理性改变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