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障碍表现有记忆障碍早期近事减退远期渐受损年龄是风险因素,语言障碍有找词困难命名障碍语言流畅性受影响,执行功能障碍难完成复杂日常任务与脑血管病史相关;非认知精神行为症状表现有情绪不稳定含焦虑抑郁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人格改变变孤僻自私与家族病史有关,睡眠障碍入睡难节律乱与神经调节紊乱和作息不规律有关。
一、认知功能障碍表现
1.记忆障碍:早期多表现为近事记忆减退,患者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如刚放下的物品放置位置、刚说过的话等,但远期记忆(如早年经历)相对保留。随着病情进展,远事记忆也会受损,严重时可能对自身基本信息遗忘。年龄增长是记忆障碍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增加,大脑神经细胞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记忆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
2.语言障碍:患者会出现找词困难,在表达时难以准确找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事物,逐渐发展为命名障碍,不能正确叫出常见物品的名称。语言流畅性也会受影响,可能出现言语啰嗦、内容空洞等情况,这与大脑语言功能区域受损有关,而长期缺乏认知训练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速语言功能障碍的进展。
3.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难以完成复杂的日常任务,例如无法合理规划并执行做饭、管理财务等活动,表现为做事缺乏条理性、效率低下。执行功能涉及大脑多个区域的协同运作,老年人群体若存在脑血管疾病等病史,会增加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几率。
二、非认知精神行为症状表现
1.情绪不稳定: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焦虑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紧张、不安,担心自身健康或未来生活等;抑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这与疾病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心理适应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异常。
2.人格改变:患者可能变得孤僻、自私,对家人和朋友的情感关注度降低,原本的性格特点发生较大转变。人格改变是大脑整体功能受损在性格行为上的体现,有家族痴呆病史的老年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人格改变发生的风险。
3.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等。夜间可能频繁醒来,睡眠质量差,白天则出现嗜睡等情况。睡眠障碍与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内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相关,生活方式中作息不规律等因素会加重睡眠障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