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与手癣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有不同特点,手部湿疹是内外因素致皮肤炎症,多对称分布,真菌检查阴性,治疗避刺激用合适药物;手癣由癣菌感染致,多单侧发病,真菌检查可发现菌丝等,治疗抗真菌。
手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握手、共用毛巾等)或间接接触(如接触被污染的鞋袜、手套等)传播。各个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卫生条件差、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有手足癣病史或与癣菌感染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方面
手部湿疹: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表现为小丘疹、鳞屑、结痂;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常对称分布,好发于手部的指背、指端、手掌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手部皮肤较薄嫩,皮疹表现可能更倾向于急性渗出等表现,成人慢性期可能更明显的皮肤肥厚等改变。
手癣:多为单侧发病,起初常表现为针尖大小的水疱,水疱干燥后脱屑,逐渐向周围蔓延,病情久了也可出现皮肤肥厚、粗糙等,但一般边界清楚,可伴有瘙痒,常见的有鳞屑角化型(皮肤增厚、粗糙、脱屑明显)、水疱鳞屑型(以水疱为主,伴有脱屑)、浸渍糜烂型(多见于指缝,皮肤浸渍发白、糜烂)等类型,不同类型表现不同,但多有单侧发病的特点,这与手部湿疹的对称分布有明显区别。
实验室检查方面
手部湿疹: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阴性,因为没有真菌感染,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
手癣:真菌镜检可找到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能分离出致病的皮肤癣菌,这是鉴别手癣和手部湿疹的重要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培养鉴定可以明确是否有癣菌感染。
治疗方面
手部湿疹:主要是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过敏原,根据不同时期的皮疹表现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急性期有渗出时可用硼酸溶液等湿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但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用药的安全性等,儿童应选择弱效的糖皮质激素,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手癣: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但同样要考虑年龄因素等,儿童一般不首选口服抗真菌药物,以外用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