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皮脂腺分泌过多、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相关,还受遗传、雄激素水平、饮食、内分泌等影响,皮损多样对称分布于皮脂腺丰富区域;毛囊炎是毛囊及周围组织被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多为金葡菌,真菌感染常见马拉色菌,表现为毛囊性红色丘疹发展成脓疱等有红肿热痛,可发于任何有毛发部位,青少年痤疮高发且毛囊炎细菌感染型运动后多汗易发,女性月经周期影响痤疮且毛囊炎需注意经期会阴清洁,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反复患毛囊炎。
一、定义差异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因素相关;毛囊炎则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受到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病原体入侵毛囊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二、病因区别
痤疮:皮脂腺分泌亢进使皮脂排出受阻,毛囊口角化异常致毛囊堵塞,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此外,遗传、雄激素水平升高、饮食(高糖、高脂饮食)、内分泌紊乱(如月经周期影响)等也参与发病。
毛囊炎: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皮肤破损、多汗、搔抓等易诱发;真菌感染常见马拉色菌,多与皮肤多汗、油脂分泌旺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不同
痤疮:皮损形态多样,包括粉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常对称分布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一般无明显疼痛或仅有轻度压痛。
毛囊炎:典型表现为毛囊性红色丘疹,逐渐发展成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可结痂,多单个存在,常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四、好发部位差异
痤疮:好发于面部(尤其T区)、胸背部、肩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毛囊炎: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如头皮、颈部、大腿、臀部等,毛发易摩擦部位更易发病。
五、特殊人群特点
青少年:痤疮高发,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密切相关;毛囊炎中细菌感染性毛囊炎在青少年运动后多汗未及时清洁时易发生。
女性:月经周期可能影响痤疮病情,经期前后痤疮易加重;女性毛囊炎需注意经期卫生及会阴部清洁,避免因局部潮湿诱发真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反复发生毛囊炎,因免疫力下降更易受病原体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