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瘫是脑部广泛病变致全身骨骼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累及全身各部位伴感觉减退等,截瘫因脊髓病变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等运动感觉障碍主要累及损伤平面以下区域,儿童截瘫康复需依特点科学安全,老年全瘫易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及心理疏导。
一、定义差异
全瘫是指人体双侧上下肢以及躯干的骨骼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是全身范围的运动功能障碍状态;截瘫则是因脊髓损伤等原因,导致脊髓受损平面以下的肢体(多为双下肢及部分躯干)出现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主要局限于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的身体区域。
二、受累部位区别
全瘫:累及身体的全部肢体及躯干,涵盖上肢、下肢、颈部肌肉等全身骨骼肌。
截瘫:主要受累部位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区域,常见为胸段或腰段脊髓受损时,表现为双下肢及相应节段躯干的运动、感觉障碍,上肢一般不受直接累及(除非脊髓损伤平面极高涉及颈部)。
三、症状表现不同
全瘫:患者全身各部位骨骼肌均无自主运动能力,包括四肢、躯干的肌肉均完全瘫痪,同时可能伴有全身范围的感觉减退或丧失,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照料。
截瘫: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呈现运动障碍,如双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完全不能活动,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可表现为痛觉、温度觉等减退或消失,而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正常,但可能因脊髓损伤伴随二便失禁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四、病因差异
全瘫:多由脑部广泛病变引起,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累及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等,导致双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从而引发全身骨骼肌运动功能丧失。
截瘫:常见病因是脊髓外伤(如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受压或断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脊髓本身的病变,使得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通路受阻,出现相应节段以下的运动和感觉障碍。
五、特殊人群相关考量
儿童截瘫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截瘫后康复训练需特别注重科学性与安全性,应在专业康复团队指导下进行,训练强度和方式需依据儿童脊髓损伤程度及生长发育特点调整,以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并避免对骨骼、关节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全瘫患者: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全瘫后更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以预防相关并发症,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