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是病毒感染结膜引发的具传染性的炎症病,由腺病毒等病毒经接触传播,有眼部异物感等症状及结膜充血等体征,靠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儿童需重眼部护理隔离,老年人恢复慢遵医嘱,免疫低下人群病情易加重需规范治疗。
一、定义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结膜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二、病因
常见致病病毒包括腺病毒(如腺病毒8、19、29、37型等)、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24亚型、埃可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例如接触被污染的手、物品或水源后揉眼,从而感染结膜。
三、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患者多有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瘙痒感,可出现畏光、流泪,眼部分泌物早期为水样,后期可能变为黏液性。
2.体征表现:结膜充血明显,可见滤泡形成,下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较为显著,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四、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如眼部不适、分泌物特点等)、体征(结膜充血、滤泡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等辅助诊断,通过检测病毒核酸等明确致病病毒类型。
五、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能直接快速治愈病毒性结膜炎。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以防病情加重或传染他人。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病毒性结膜炎后需更注重眼部卫生护理,家长应协助儿童做好眼部清洁,避免儿童用手频繁揉眼,且需与其他儿童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由于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明确诊断并评估后,严格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有所下降,感染病毒性结膜炎后恢复相对较慢,需更加注意眼部的日常防护,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在用药时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感染病毒性结膜炎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且恢复困难,需加强眼部护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定期复诊监测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