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犯了出现脱肛时,要及时回纳脱出痔核,可手法回纳;进行局部温水坐浴清洁护理;药物辅助缓解症状并保持大便通畅;若痔核不能回纳、伴剧烈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病情行保守或手术治疗,不同人群依自身特点处理。
一、及时回纳脱出的痔核
手法回纳:患者可采取侧卧位或蹲位,轻轻将脱出的痔核推回肛门内。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防止损伤痔核及周围组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部位较为娇嫩,回纳时更需格外小心,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更为稳妥。一般成年人若能自行轻柔操作且无明显疼痛、出血等不适,可尝试自行回纳,但如果回纳困难或伴有剧烈疼痛、出血不止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二、局部清洁与护理
温水坐浴:使用温水(温度一般在37~40℃)坐浴,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痔核的肿胀和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可由家长协助进行。坐浴后要及时将肛门擦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三、缓解症状的方法
药物辅助:可局部使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收敛作用的栓剂或膏剂,如含有麝香、牛黄等成分的药物,但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会加重痔疮脱肛的症状。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调整其饮食结构,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四、及时就医评估
就医指征:如果痔核脱出后不能回纳,或者回纳后又再次脱出,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大量出血、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由于其身体状况相对特殊,一旦出现痔疮脱肛的情况,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孕妇的处理需更加谨慎,以免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医生的评估与处理: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痔核的情况,可能还会进行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继续上述的清洁护理、药物等)或手术治疗等。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总之,当痔疮犯了出现脱肛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回纳、清洁护理、缓解症状并及时就医,以保障身体健康,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适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