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便血与肠癌便血在出血颜色、频率量、伴随症状及内镜检查表现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出现便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痔疮便血颜色鲜红、出血频率量不定、常伴肛门肿物脱出等且内镜见曲张静脉团,肠癌便血颜色多样、出血频率渐增且量渐多、常伴排便习惯改变等且内镜见肿瘤病灶。
肠癌便血:便血颜色可为鲜红、暗红或果酱样,且常与粪便混合。这是由于肠道内肿瘤组织生长破溃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受到肠道内环境等因素影响,颜色会发生变化。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有家族肠癌病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较高。
出血频率与量
痔疮便血:出血频率不定,在便秘、久站久坐等情况下可能加重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偶尔可能出现较多量出血,但相对肠癌来说,大出血情况相对少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不良排便习惯等是常见诱因。
肠癌便血:出血频率可能逐渐增加,随着肿瘤发展,出血情况可能变得较频繁。出血量通常开始较少,但会逐渐增多,晚期可能出现大量出血情况。多见于有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肿瘤生长导致肠道不断受刺激,从而引起出血情况变化。
伴随症状
痔疮便血:常伴有肛门肿物脱出,尤其在Ⅱ、Ⅲ度内痔时,排便后肿物可脱出肛门外,可自行回纳或需用手回纳;还可能有肛门坠胀感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因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出现这些伴随症状。
肠癌便血:除了便血外,还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也是常见症状,多为隐痛、胀痛等;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可能导致肠梗阻,出现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中老年人及有相关高危因素人群更易出现这些伴随症状。
内镜检查表现
痔疮便血: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管或直肠黏膜表面有曲张的静脉团,呈暗红色或青紫色,表面黏膜可能有糜烂、溃疡等,但一般肠道内其他部位黏膜正常。各年龄段患者经肛门镜检查可发现相应表现。
肠癌便血: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道内有肿瘤病灶,肿瘤形态多样,如菜花状、溃疡型等,病变部位黏膜粗糙、易出血,取组织活检可明确病理性质。中老年人及高危人群通过结肠镜检查能发现异常病灶。
总之,痔疮便血与肠癌便血在出血颜色、频率量、伴随症状及内镜表现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当出现便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