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绞痛是3个月以内婴儿常见现象,表现为傍晚或夜间发作性烦躁哭闹等,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喂养因素、神经因素所致,可通过腹部安抚、襁褓包裹、温水浴缓解,3个月内高发随月龄增长可缓解,喂养要注意,异常时需及时就医。
婴儿肠绞痛的表现
哭闹特点: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哭闹声尖锐,难以安抚。婴儿可能出现面部涨红、双腿蜷曲、腹部紧张等表现。
持续时间: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每天可能发作数次。
婴儿肠绞痛的可能原因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儿的胃肠道神经调节功能不完善,肠道蠕动不规律,容易导致肠道痉挛。例如,婴儿的肠道相对较长,且肠道的自主神经调节尚不稳定,容易引发肠胀气和肠痉挛。
喂养因素:
吞咽过多空气:喂养时姿势不正确,如婴儿吸吮乳头或奶嘴的方式不当,可能导致吸入过多空气,引起肠胀气,进而引发肠绞痛。
乳糖不耐受:部分婴儿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肠道不适和哭闹。
牛奶蛋白过敏: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摄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后,肠道会发生免疫反应,出现肠道痉挛等不适,引起肠绞痛。
神经因素: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疼痛的感知和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肠绞痛发作。
婴儿肠绞痛的缓解方法
腹部安抚:可以将婴儿竖直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家长肩部,然后轻轻拍打背部,帮助排出胃内空气;也可以让婴儿俯卧在家长身上,轻轻按摩其背部,缓解腹部不适。
襁褓包裹:用襁褓适当包裹婴儿,模拟子宫内的环境,给婴儿一种安全感,可能会减轻哭闹。
温水浴:给婴儿进行适当温度的温水浴,能放松婴儿的身体,缓解肠绞痛症状,但要注意控制水温(38℃~40℃为宜)和洗澡时间(5~10分钟),避免婴儿受凉。
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主要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婴儿,随着婴儿月龄增长,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肠绞痛症状通常会自行缓解。家长要耐心观察和护理,不要过于焦虑。
喂养注意:母乳喂养的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容易引起婴儿过敏或胀气的食物,如豆类、辛辣食物等;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要选择适合的奶粉,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等,如果怀疑牛奶蛋白过敏。
就医情况:如果婴儿肠绞痛发作非常频繁,哭闹持续时间过长,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血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