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与痔疮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肛周脓肿多因肛腺感染致肛管直肠周围化脓感染,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红肿等,需手术或保守治疗;痔疮因肛垫下移等致肛管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肿大,以内痔便血、外痔肛门不适等为表现,先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时手术。
一、定义与病因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因肛腺感染引起,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生活中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肛垫下移、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是常见诱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二、临床表现
肛周脓肿: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性疼痛,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常在排便、行走时加重。
痔疮:内痔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一般无疼痛,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感染时可出现疼痛;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不同类型痔疮症状有差异,且症状轻重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成正比。
三、检查方法
肛周脓肿:医生通过肛门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部分可触及波动感。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脓肿的位置、大小等。
痔疮:肛门视诊可观察到肛门口是否有肿物脱出、痔核的情况等。直肠指检主要是排除其他直肠疾病,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及痔的情况。
四、治疗原则
肛周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多需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等。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及时手术可避免感染扩散。对于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先采取抗感染等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易复发。
痔疮: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坐浴(用温水或药物坐浴)、局部应用痔疮膏或栓剂、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畅等)。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不同病情的痔疮患者治疗选择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总之,肛周脓肿和痔疮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