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是儿科常见疾病,不同年龄段症状有差异,消化道症状有腹泻(大便次数多、性状多样)、呕吐(胃内容物,严重可喷射);全身症状有发热(体温升高,不同病原体程度有别)、精神萎靡(脱水电解质紊乱致);不同病因肠炎有特殊表现,如病毒性肠炎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先吐后泻,大便水样蛋花汤样,伴上感症状;细菌性肠炎大便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伴发热腹痛;真菌性肠炎多在长期用抗生素等后,大便黄色稀便,泡沫多带黏液,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消化道症状:
腹泻:是小儿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严重时可含有黏液、脓血等。例如感染性肠炎时,病毒或细菌感染肠道后,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腹泻可能会更频繁,家长需密切观察大便情况。
呕吐:部分小儿肠炎患儿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痉挛和逆蠕动,导致呕吐发生。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常先出现呕吐,随后才出现腹泻症状。
全身症状:
发热:小儿肠炎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肠道内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肠炎发热程度可能有所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有时发热相对更为明显。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防止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精神萎靡:病情较重的小儿肠炎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腹泻和呕吐导致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例如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时,小儿会出现精神差、皮肤弹性减退、尿量减少等表现。
不同病因肠炎的特殊表现:
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较急,常先有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常伴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细菌性肠炎:常见的如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患儿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腹痛可表现为患儿哭闹不安,尤以排便前明显。
真菌性肠炎:多发生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