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综合症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儿童及成人表现不同,可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抗感染、对症治疗,可通过接种疫苗、隔离传染源、避免接触传染源预防,婴幼儿需密切观察护理,儿童及成人要注意休息防护。
临床表现
婴幼儿:婴儿患百日咳综合症时,痉挛性咳嗽后常伴有深长的吸气性吼声(鸡鸣样回声),咳嗽频繁且剧烈,可能影响进食和睡眠,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由于婴儿不会咳痰,可能出现呕吐等表现。
儿童及成人:儿童和成人症状相对较轻,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有阵发性咳嗽,但鸡鸣样回声不典型或较轻。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婴幼儿患者可能更为明显。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鼻咽拭子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引起百日咳综合症的病原体,如培养出副百日咳杆菌等相应病原体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一般胸部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等非特异性表现,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避免刺激患儿引起咳嗽发作。对于婴幼儿要加强护理,防止呛咳等情况发生。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对于合适的病原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对症治疗:对于咳嗽剧烈的患儿,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谨慎用药,尤其婴幼儿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止咳药物导致痰液阻塞气道。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综合症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婴儿需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等相关疫苗。
隔离传染源:在百日咳综合症流行期间,若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隔离时间一般至发病后30天或出现痉咳后40天,避免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患儿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尤其是未接种疫苗或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人群,减少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百日咳综合症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
儿童及成人:虽然儿童和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同时,在与婴幼儿等易感人群接触时要注意防护,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