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可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胎儿宫内窘迫、子宫胎盘卒中。胎盘早剥时剥离处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致DIC,引发凝血功能异常致产后出血难控;休克等致肾灌注不足等引发急性肾衰竭;影响胎盘灌注致胎儿宫内窘迫;血液渗入子宫肌层致子宫胎盘卒中致宫缩弱、产后出血,需针对不同情况加强监测与处理,高龄、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多次妊娠史或子宫有手术史等孕妇需特别关注。
一、凝血功能障碍
胎盘早剥时,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分娩前发生DIC,可引发产妇凝血功能急剧异常,表现为消耗性低凝状态,如血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等,进而出现产后出血且难以控制,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对于有胎盘早剥风险的孕妇,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以预防DIC的发生发展。高龄产妇发生胎盘早剥时,本身机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凝血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相关问题,需加强监测和干预。
二、急性肾衰竭
胎盘早剥导致休克时,肾灌注严重不足。而且失血引起的低血压、DIC相关的肾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等因素,会使肾脏缺血、缺氧,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对于胎盘早剥孕妇,要注意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保障肾脏灌注。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时,本身存在血管病变,更易影响肾脏血流,需特别关注肾功能变化,早期发现急性肾衰竭迹象并积极处理。
三、胎儿宫内窘迫
胎盘早剥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供氧、供营养不足。胎盘剥离面积越大,对胎儿的影响越严重,可出现胎儿心率异常、胎动减少等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对于有胎盘早剥的孕妇,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胎儿宫内窘迫对不同孕周的胎儿影响不同,孕周越小,胎儿耐受缺氧的能力越差,更需及时评估和处理胎盘早剥情况,以保障胎儿预后。
四、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早剥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增加,血液可渗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导致子宫胎盘卒中。此时子宫收缩力减弱,可引起产后出血。对于发生子宫胎盘卒中的孕妇,需积极处理宫缩问题,必要时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出血。有多次妊娠史或子宫有手术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时,子宫肌层状况可能相对较差,更易出现子宫胎盘卒中情况,需加强警惕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