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是因内外因素致脑组织结构破坏与功能障碍,按受伤机制分闭合性(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开放性(伴颅骨骨折等易感染),按时间分急性(24小时内病情急变)、亚急性(1-3周内稍缓)、慢性(超3周有慢性症状),儿童损伤表现不典型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恢复弱并发症多且需综合评估,孕期女性要权衡母亲与胎儿安全。
一、脑损伤的定义
脑损伤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障碍,可由头部遭受外力作用(如交通事故、坠落、撞击等)或脑部自身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肿瘤、感染等)引发。
二、按受伤机制分类的类型及特点
(一)闭合性脑损伤
头部受钝性物体打击或碰撞静止物体,头颅完整但脑组织受损。常见类型有:
1.脑震荡:多因头部受外力瞬间引起,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逆行性遗忘等,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常无异常,但需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等情况。
2.脑挫裂伤:头部受撞击后,脑组织出现挫伤、裂伤,可伴有局部出血、水肿,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与损伤部位和范围相关。
(二)开放性脑损伤
头部被锐器或火器穿透,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常伴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此类损伤易引发颅内感染,伤情通常较复杂,需及时处理伤口并预防感染。
三、按时间分类的类型及特点
(一)急性脑损伤
受伤后24小时内发生,病情变化迅速,如急性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等,可在短时间内出现颅内压急剧升高,危及生命。
(二)亚急性脑损伤
受伤后1-3周内,可能出现亚急性颅内血肿等情况,症状相对急性脑损伤稍缓,但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三)慢性脑损伤
病程超过3周,可能存在慢性颅内血肿、慢性炎症等,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头痛等慢性症状,恢复过程相对漫长。
四、不同人群脑损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颅骨弹性较好,脑损伤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例如,轻微头部外伤可能引发迟发性颅内出血,需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精神状态及呕吐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脑萎缩明显,脑损伤后恢复能力弱,并发症风险高,如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且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损伤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病情,需综合评估并加强护理。
(三)孕期女性
孕期发生脑损伤需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部分脑损伤相关治疗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治疗时需权衡母亲病情与胎儿安全,谨慎选择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