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有腹泻(大便次数多、黏液脓血便,婴儿可伴呕吐)、发热(多数达38℃-39℃甚至更高,小月龄不典型)、腹痛(哭闹不安,排便前明显)、里急后重(频繁有便意但排便量少,年幼儿童表现不明显)、全身症状(病情重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严重可精神极度萎靡等),需及时就医检查,注意个人卫生和护理补水防脱水。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更多。大便性状多为黏液脓血便,即大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这是痢疾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例如,大便可能呈现出暗红色、带有脓液和血丝的状态。婴儿由于肠道功能相对更脆弱,腹泻时可能还会伴有呕吐的情况,因为痢疾杆菌感染肠道后,会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进而引发呕吐。
发热:多数宝宝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机体受到痢疾杆菌的侵袭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发发热反应。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肠道内的炎症得到控制。对于小月龄宝宝,如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热可能不典型,可能只是体温稍有升高,或者体温波动较大,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腹痛: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尤其是在排便前可能会表现得烦躁、难以安抚。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肠道痉挛,从而导致腹痛。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表达腹痛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通常会通过身体的扭动、哭闹等表现出来。比如,婴儿可能会蜷缩身体、频繁蹬腿等。
里急后重:宝宝会频繁有排便的感觉,但每次排便量很少。这是因为直肠受到炎症的刺激,导致直肠黏膜感受器持续受到刺激,即使肠道内没有多少粪便,也会产生强烈的排便欲望。不过,对于年幼儿童,尤其是不会准确表达的婴儿,里急后重的表现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察觉,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宝宝的排便行为和状态来综合判断。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影响宝宝的整体身体状况,导致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对进食也缺乏兴趣。如果宝宝出现精神极度萎靡、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宝宝患痢疾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饮食清洁,防止痢疾的传播和复发。对于宝宝的护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腹泻和呕吐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些口服补液盐溶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