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症状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异,早期有排便时肿物脱出(儿童初发肿物小可自行缩回,成人腹压增加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后渐难回纳)及肛门坠胀感;中期肿物脱出需用手回纳且出现肛门失禁;晚期肿物不能回纳且嵌顿(肿物暗紫、有糜烂溃疡、剧痛伴全身症状),排便异常加重(便秘与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明显)。
一、早期症状
排便时有肿物脱出:早期脱肛在排便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后可自行缩回。多见于儿童,一般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结束时,可见圆形、淡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从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对于成人,早期也可能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用力排便等)出现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但随着病情进展,回纳可能逐渐困难。
肛门坠胀感:由于直肠黏膜下脱,刺激肛门周围组织,患者可感觉肛门部有坠胀感,尤其是在排便前更为明显。儿童可能会表现为总想排便,但又排不出多少,或者说肛门有异物感等。
二、中期症状
肿物脱出后需用手回纳:随着病情发展,脱出的肿物逐渐增大,而且不能自行回纳,必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回纳。此时,脱出的不仅是直肠黏膜,还可能包括部分直肠肌层。例如,成人在排便后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会脱出肛门外,且难以自行回缩,需要借助手的帮助才能回纳。
肛门失禁:直肠黏膜反复脱出,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表现为有少量黏液自肛门流出,污染内裤。尤其是在夜间,肛门括约肌松弛,分泌物更容易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因为肛门失禁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尴尬和不安。
三、晚期症状
肿物不能回纳且发生嵌顿:晚期脱肛患者的肿物不仅不能回纳,还容易发生嵌顿,嵌顿后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此时,脱出的肿物呈暗紫色,表面可能有糜烂、溃疡等,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会阴部等部位。由于组织缺血坏死,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对于成人来说,嵌顿的情况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需要紧急就医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嵌顿的风险也存在,一旦发生嵌顿,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除嵌顿。
排便异常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同时排便不尽感更加明显。直肠脱出后,影响了正常的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例如,有的患者可能好几天才排便一次,而且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有的时候又会出现腹泻,粪便稀薄。这种排便异常的情况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规律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