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是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运动障碍的神经系统综合征由大脑半球病变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梗死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等,出血性脑出血因高血压合并脑内细小动脉硬化等)、颅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性疾病、变性疾病等相关情况。
一、偏瘫的定义
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主要由大脑半球病变引起,表现为病变对侧的肢体随意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常伴随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等。
二、偏瘫的常见原因
(一)脑血管疾病
1.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多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影响运动神经传导通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壁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堵塞血管,均可引发脑梗死进而导致偏瘫。该类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患者为高危人群,男性发病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
2.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常由高血压合并脑内细小动脉硬化,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破坏运动相关脑区的正常功能。高血压病史是主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群多发,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无显著性别差异,但高血压控制不佳者更易患病。
(二)颅脑外伤
头部遭受外力撞击、交通事故、坠落等外伤,导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或脑组织损伤,若损伤累及运动皮质区或皮质脊髓束等运动传导通路相关区域,可引起偏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外伤发生时的具体受力情况和部位是关键影响因素,儿童颅脑外伤可能与产伤、意外坠落等相关。
(三)脑部肿瘤
颅内肿瘤(良性或恶性)呈占位性病变,逐渐压迫或侵犯大脑运动中枢、皮质脊髓束等结构,影响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导致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肿瘤的性质、位置及生长速度是重要影响因素,恶性肿瘤引发偏瘫的进程可能相对更快。
(四)感染性疾病
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炎症累及大脑运动皮质区、内囊等与运动功能相关的脑区,导致神经组织受损,影响运动指令的传递,引发偏瘫。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因感染性疾病出现偏瘫,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感染程度及治疗及时性会影响病情发展。
(五)变性疾病
如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逐渐破坏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等运动神经系统相关结构,使得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减退并发展为偏瘫。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疾病进展具有慢性进行性特点,具体发病机制与神经细胞变性凋亡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