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分婴幼儿型(0-3岁发病)和青少年型(3岁后发病),婴幼儿型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增大混浊、前房加深、眼球扩张等表现,全身表现少;青少年型有视力下降、眼压升高、视乳头改变、视野缺损等表现,全身无特殊,早期发现诊断对治疗预后重要。
婴幼儿型青光眼
眼部表现
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这是婴幼儿型青光眼常见的三联征。由于眼压升高,刺激眼部神经,患儿会出现怕光,见到光线后频繁眨眼、流泪,同时眼睑难以睁开,呈现痉挛状态。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导致眼部感觉神经受刺激,就像眼睛处于一种“不适”的状态,通过这些表现来试图缓解不适。
角膜增大、混浊:角膜是眼睛前端的透明结构,正常婴儿角膜横径约10mm左右,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角膜横径可超过12mm,明显增大。同时角膜会变得混浊,失去透明性,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影响了角膜的正常代谢,导致角膜组织水肿、变性等改变。
前房加深:眼压升高使眼球内部压力改变,导致前房深度增加,这是眼部结构受眼压影响的一种表现。
眼球扩张:长期高眼压会使眼球壁扩张,表现为眼球较正常增大,外观上可看到眼球比正常孩子的眼球更突出。
全身表现:患儿可能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发育异常等情况,但相对眼部表现,全身表现较少见。
青少年型青光眼
眼部表现
视力下降:由于眼压缓慢升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而是以视力逐渐下降为首要表现,多是因为眼压升高逐渐损害了视神经和视网膜,影响了视觉传导和成像功能。
眼压升高:眼压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青少年型青光眼患儿眼压可超过21mmHg,但升高程度相对婴幼儿型青光眼可能较缓。
视乳头改变:视神经乳头会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杯盘比是指视神经乳头的杯部与盘部的比例,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青光眼时杯盘比会逐渐增大,反映视神经受损情况。
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野逐渐缩小,比如周边视野首先受损,然后逐渐影响中心视野,导致患者能看到的范围变小,影响日常的视物范围和活动。
全身表现:一般全身无明显特殊表现,但在疾病早期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忽视。
对于婴幼儿型青光眼,由于患儿年龄小,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眼部表现,一旦发现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眼球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青少年型青光眼多见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及青少年,要注意关注孩子视力变化等情况,因为这些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眼部发育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因为身体发育、眼部结构功能等差异,表现有所不同,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先天性青光眼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