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主要是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阻塞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影响视功能,常见原因有血管壁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栓子栓塞(心源性、血管源性、脂肪栓子)、血管痉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眼部局部因素),老年人、有心脏及颈动脉疾病、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人群风险高,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
血管壁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内膜不光滑,血流中的血小板、脂质等容易沉积,逐渐形成血栓,当血栓完全阻塞视网膜动脉时,就会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
动脉炎:如巨细胞动脉炎,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炎会使动脉管壁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管壁肿胀、狭窄,甚至形成闭塞。炎症还可能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
栓子栓塞
心源性栓子:患有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时,心腔内可能形成血栓。当心脏收缩时,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视网膜动脉,造成栓塞。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壁失去有效的收缩,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视网膜动脉,导致阻塞。
血管源性栓子:颈动脉或椎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也可阻塞视网膜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斑块物质进入血流成为栓子,随血流到达视网膜动脉,引起阻塞。
脂肪栓子:长骨骨折时,骨髓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流形成脂肪栓子,可阻塞视网膜动脉。骨折后骨髓内的脂肪组织受损伤,脂肪滴通过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视网膜动脉,导致阻塞。
血管痉挛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些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寒冷刺激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例如,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为了减少散热,外周血管会收缩,视网膜动脉也可能发生痉挛,导致血流减少甚至阻塞。
眼部局部因素:眼部的一些病变,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也可能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进而导致阻塞。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可能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引起血管痉挛;葡萄膜炎时炎症刺激也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风险相对较高;患有心脏疾病、颈动脉疾病的人群,栓子形成的风险增加,更易出现视网膜动脉阻塞;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情绪易波动等情况的人群,血管痉挛的可能性增大,也可能增加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生几率。一旦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等疑似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尽早治疗以挽救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