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症状的单纯性骨折,观察病情并辅助营养神经等;手术时机为伤后1-2周,方式有修复术(用于眼眶结构破坏)和眼外肌调整术(用于眼外肌嵌顿粘连)。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关注生长等;老年患者要评估基础病,适应其身体状况。
一、保守治疗
(一)适应情况
对于一些无明显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症状较轻的单纯性眼眶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儿童患者若骨折情况较轻,且全身状况能耐受保守治疗时可优先考虑。
(二)具体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视力、眼球运动、复视情况等。同时,可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等辅助治疗,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中药物使用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且优先非药物干预的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
一般认为,对于有明显眼球内陷、复视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手术。通常在受伤后1-2周内手术较为合适,这是因为此时组织肿胀开始消退,手术操作相对容易,能更好地恢复眼眶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时机,尽量减少对其生长的影响。
(二)手术方式
1.眼眶骨折修复术
适应证:适用于眼眶骨折导致眼眶结构明显破坏,影响眼球位置和运动的情况。例如成人眼眶骨折较严重,出现明显眼球内陷和复视时。
操作原理:通过手术将移位的眼眶骨组织复位,恢复眼眶的正常解剖结构,从而改善眼球位置和运动功能。手术中会使用适当的材料(如钛网等)来固定复位后的骨组织,以维持其位置。
2.眼外肌调整术
适应证:当眼眶骨折导致眼外肌嵌顿、粘连,引起复视等症状时。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存在眼外肌相关问题且符合手术指征即可考虑。
操作原理:通过对眼外肌进行调整,如松解、移位等操作,来纠正因眼外肌异常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
三、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眼眶骨折治疗需更加谨慎。在保守治疗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视力发育、眼眶生长情况等。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潜力,选择对儿童生长影响最小的手术方式和材料。例如,在选择固定材料时,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避免使用过早影响骨骼发育的材料。同时,儿童术后的护理要更加精细,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或保守治疗。例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眼眶骨折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适应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