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急性期有眼部刺激症状(眼痒、异物感等、结膜充血水肿及乳头增生、有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和滤泡形成;慢性期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存在,有结膜瘢痕形成、角膜血管翳、睑内翻及倒睫等,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视力,需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眼部卫生,有并发症可能需手术治疗
一、急性期症状
1.眼部刺激症状
患儿会出现眼痒、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较为明显。因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结膜后,会刺激结膜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眼部感觉异常。例如,患儿可能会频繁用手揉眼睛,这是因为眼内异物感明显,通过揉眼来试图缓解不适。
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会呈现弥漫性充血,血管模糊不清,同时还可能有乳头增生,表现为睑结膜面出现很多细小的隆起颗粒。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结膜组织,引起结膜血管扩张、细胞浸润等改变所致。
有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结膜的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分泌增加,同时炎症细胞等混合形成分泌物。在晨起时,患儿常常会发现上下眼睑被干结的分泌物粘连,需要用温水清洗后才能睁开眼睛。
2.滤泡形成
睑结膜和穹窿结膜会出现大量滤泡。滤泡是由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的,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颜色为灰白色。这些滤泡多见于上睑结膜和上穹窿结膜,是沙眼急性期比较典型的表现之一。随着病情发展,滤泡可能会发生坏死、瘢痕化等改变。
二、慢性期症状
1.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存在
眼痒、异物感、干涩等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但较急性期有所减轻。此时患儿可能仍会有眼部不适,但不像急性期那么剧烈。
结膜瘢痕形成,睑结膜变得粗糙,呈现出灰白色线状或网状瘢痕。这是沙眼慢性期的重要特征,是由于沙眼衣原体反复感染,导致结膜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同时,还可能出现角膜血管翳,这是因为炎症累及角膜,使角膜缘的血管向角膜内生长。角膜血管翳的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等级,轻度的角膜血管翳可能仅在角膜边缘有少量血管生长,而重度的可能会遮盖部分甚至大部分角膜,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
睑内翻及倒睫:由于结膜瘢痕收缩,可导致睑内翻,进而引起倒睫。倒睫会刺激角膜,引起患儿出现怕光、流泪、眼痛等症状,长期的倒睫刺激还可能导致角膜混浊、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
儿童沙眼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有上述眼部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衣原体检测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眼部卫生,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防止沙眼的传播。对于有睑内翻、倒睫等并发症的患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眼科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