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由体温骤升引发,有特定表现,原因涉及年龄、体温、遗传,紧急处理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降低体温,可通过积极控温、增强体质、治原发病预防,有病史家庭需常备药物、加强护理、记录情况。
一、高烧惊厥的定义
高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儿童,是因体温骤然升高(多在39℃及以上)引发的惊厥发作,属于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既往也无相关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
二、高烧惊厥的表现
惊厥发作时患儿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斜视,面部或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可伴有口唇发绀等,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在数秒至数分钟。
三、高烧惊厥的原因
1.年龄因素:小儿尤其是6个月-5岁的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对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引发惊厥。
2.体温因素:体温急剧升高时,机体代谢加快,大脑耗氧量增加等,容易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惊厥。
3.遗传易感性:部分有家族史的儿童,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发热等诱因下更易发生高烧惊厥。
四、高烧惊厥的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2.控制惊厥:可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但需注意力度适中。
3.降低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尽快送医进一步处理。
五、高烧惊厥的预防
1.积极控制体温:当儿童发热时,尤其是体温处于38℃左右时,可适当采取物理降温(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等)以及遵医嘱使用退热贴等,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体温骤升。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在发热初期就可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2.增强体质:让儿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因发热引发高烧惊厥的风险。
3.及时治疗原发病:如果儿童存在可以引起发热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应及时就医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体温过度升高。
六、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对于有高烧惊厥病史的儿童家庭,需常备退热药物(但应避免低龄儿童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等,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在儿童发热时,要加强护理,保证环境通风良好,穿着合适的衣物,及时监测体温。一旦发现儿童有发热迹象,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如体温上升较快,可提前给予退热处理,以最大程度降低发生高烧惊厥的可能性。同时,要记录儿童发热及惊厥发作的情况,便于就医时向医生准确提供病史信息,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