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有发热和皮疹症状,发热先突发且持续3-5天,6-18月龄婴幼儿易发病,生活环境差易致热;热退后出玫瑰色斑丘疹,1-2天消退。治疗是对症支持,发热用非药物及物理降温(避酒精),无特效抗病毒药;早产儿发热要密切监测、轻柔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有基础疾病幼儿要加强病情监测,异常及时就医。
1.发热:幼儿急疹通常先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而且发热一般会持续3~5天,此阶段孩子精神状态可能相对较好,与高热表现不太相符,这是幼儿急疹比较典型的发热特点,多发生于6~18月龄的婴幼儿,不同性别孩子在发热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主要与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有关。
年龄因素:6月龄前婴儿因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仍有一定保护作用,患幼儿急疹相对较少,6月龄后随着母体抗体逐渐消退,发病风险增加;18月龄后发病概率逐渐降低。
生活方式因素:若孩子生活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等,易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引发幼儿急疹导致发热,所以良好生活环境对降低发病风险有重要意义。
2.皮疹:在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退,同时或稍后皮肤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迅速蔓延至面部和四肢,一般24小时内出齐,皮疹通常不伴有瘙痒等不适症状,皮疹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和脱屑。
幼儿急疹的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发热,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减少衣物,利于散热,因为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过多衣物不利于热量散发。针对6月龄以上婴儿,若高热时出现不适表现,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幼儿吸收酒精引起不良反应。
若孩子因发热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可通过安抚等方式缓解其情绪,保证孩子休息,良好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由于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处理,一般不使用特定抗病毒药物治疗,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不机械按体温用药原则,重点关注孩子整体状态和舒适度。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因为其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在出现幼儿急疹发热时,要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因为体温波动可能对其器官功能影响更大,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对早产儿皮肤等造成损伤;皮疹出现后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力相对更低下,皮肤感染风险更高。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幼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幼儿急疹时要加强病情监测,因为发热等情况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比如发热会增加心脏负担,所以要更频繁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一旦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