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口腔疱疹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口腔黏膜损害、牙龈症状;全身有发热、哭闹拒食、乏力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口腔疱疹症状特点不同,如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龈口炎、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各有特点,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注意口腔清洁和饮食护理。
口腔黏膜损害:小孩儿口腔疱疹通常首先出现在口腔黏膜部位,初期可能表现为单个或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易破溃形成溃疡。这些溃疡表面可能有灰白色的假膜覆盖,周围黏膜发红。例如,疱疹性龈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小儿口腔疱疹疾病,在牙龈、舌、唇、颊黏膜等部位会出现成簇的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浅溃疡。
牙龈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牙龈红肿的情况,尤其是疱疹性龈口炎患儿,牙龈红肿比较明显,有时还可能有出血现象。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小孩儿患口腔疱疹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一般是低热或中度发热,但也有少数患儿会出现高热。发热通常在口腔疱疹出现前或同时发生,一般持续1-2天。比如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持续1-2天。
哭闹、拒食:由于口腔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较为明显,小孩儿会出现哭闹不止、拒食的情况。因为口腔疼痛,小孩儿不愿进食进水,可能导致体重短暂下降等情况。
乏力:部分患儿会感觉身体乏力,精神状态不如平时,表现为活动减少、嗜睡等。这是因为身体处于感染状态,机体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乏力表现。
不同病因导致的口腔疱疹症状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1-3岁小儿,起病急,发热可达38℃-40℃,然后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出现成簇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可累及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多见于4-1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水疱破溃后形成浅溃疡。
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疱疹外,还伴有手、足、臀部的皮疹或疱疹。口腔内疱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也可累及牙龈,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患儿同样会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同时手、足、臀部可见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对于小孩儿口腔疱疹,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情况严重导致脱水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饮食上给予温凉、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口腔黏膜。